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补法

补法

八法之一。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并宜结合五脏之虚补益五脏。根据病情缓急和虚弱程度,又分为峻补缓补。《素问·至真要大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参见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散结汤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七方。荆芥、羌活、牛蒡子、升麻、川芎、牡丹皮、紫花地丁、赤芍药、木通、紫草、青皮、山楂。加芦笋十株,水煎服。治小儿出痘,稠蜜在肾囊者。

  • 胞肉胶凝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由脾胃邪风积热,上壅于目所致。胞中蠹肉壅起,初小渐大,摩隐瞳人,眼胞湿烂,眵泪胶粘(《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治宜祛风泻热。用通脾泻胃汤加减,并可劆洗去瘀。

  • 脉理

    见脉理存真条。

  • 癖积

    病名。九积之一。指水瘀互结所致的积症。《儒门事亲》卷三:“癖积,两胁刺痛,三棱、广茂之类。”《医钞类编》卷九:“陈飞霞曰:癖者,血膜裹水,侧癖胁旁,时时作痛,时发潮热,或寒热往来似疟。故疟家多有此症,

  • 红总管

    见《草药手册》。为瑞香花之别名,详该条。

  • 脾阴

    ①指存在于脾脏的阴液(包括血液、津液等)。②指脾脏本身,与胃阳相对而言,脾脏为阴,胃腑为阳。③每脏皆有阴阳,脾阴与脾阳相对而言。

  • 产后血奔

    见江天览《妇女病自疗法》卷一。即产后余血奔心。详该条。

  • 钩镰

    眼科手术器械。见《目科正宗》。长约二寸余,钢铁制造(见图104)。用以钩割攀睛胬肉、膜、翳等。图104

  • 瓦鸟柴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铁筷子之别名,详该条。

  • 妊娠头痛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胎前头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