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豆腐

豆腐

《中药大辞典》:豆腐

药材名称豆腐

拼音Dòu Fu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的加工制成品

制法一般用黄大豆,以水浸约一天左右(夏季可较短),待豆浸胖后,带水磨碎,滤去渣滓,入锅煮沸,即成豆腐浆,再点以盐卤或石膏,即凝成豆腐花,然后用布包裹,榨去部分水分,即成。

性味甘,凉。

①《本草图经》:"寒。"

②宁原《食鉴本草》:"味甘,平。"

⑧《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大肠。"

功能主治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治赤眼,消渴,休息痢;解硫黄、烧酒毒。

①宁原《食鉴本草》:"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②《纲目》:"清热散血。"

③《医林纂要》:"清肺热,止咳,消痰。"

④《本草求真》:"治胃火冲击,内热郁蒸,症见消渴、胀满。并治赤跟肿痛。"

⑤《本草求原》:"解硫黄毒。"

⑥《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复方①治休息痢:醋煎白豆腐食之。(《普济方》)

②治饮烧酒过多,遍身红紫欲死,心头尚温:热豆腐切片,满身贴之,冷即换,苏醒乃止。(姚可成《食物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豆腐

药材名称豆腐

拼音Dòu Fu

英文名bean curd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1.《本草纲目》: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

2.姚可成《食物本草》: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则渐渐调妥。

3.《随息居饮食谱》:豆腐,以青、黄大豆,清泉细磨,生榨取浆,入锅点成后,软而活者胜。点成不压则尤软,为腐花,亦曰腐脑;榨干所造者,有千层,亦名百叶,有腐干,皆为常肴,可荤可素。而腐干坚者,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种子的加工制成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max(L.) Merr. [Phaseolus max L.]

原形态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全国广泛栽培。

性味甘;凉

归经脾;胃;大肠

功能主治泻火解毒;生津润燥;种中益气。主目专业人员肿痛;肺热咳嗽;消渴;休息痢;脾虚腹胀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10-30g。

各家论述1.宁原《食鉴本草》: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2.《本草纲目》:清热散血。

3.《医林纂要》:清肺热,止咳,消痰。

4.《本草求真》:治胃火冲击,内热郁蒸,症见消渴、胀满。并治赤眼肿痛。

5.《本草求原》:解硫黄毒。

6.《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7.《本草求真》:豆腐,经豆磨烂,加以石膏或卤汁而成,其性非温。故书皆载味甘而咸,气寒无毒,且谓寒能动气。至云能和脾胃,正是火去热除以后安和之语,并非里虚无热无火温补之谓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桐油

    《中药大辞典》:桐油药材名称桐油拼音Tónɡ Yóu别名桐子油(《纲目》)。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种子所榨出的油。化学成分从油桐子热压所得的桐油,是一种干性油(碘

  • 桫拉木

    《中药大辞典》:桫拉木药材名称桫拉木拼音Suō Lā Mù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翅子藤科植物五层龙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攀援灌木,长可达4米。根皮金黄色,断面

  • 花蝴蝶根

    药材名称花蝴蝶根拼音Huā Hú Dié Gēn别名皂药根(《分类草药性》),拐枣七、鸡脚七(《贵州民间药物》),血当归(《云南中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蓼科植物缺腰

  • 光亮密网蕨

    药材名称光亮密网蕨拼音Guānɡ Liànɡ Mì Wǎnɡ Jué别名绿爬山虎、大蕨菜、猪毛蕨、青竹标来源蕨类水龙骨科光亮密网蕨Phymatodes lucida (R

  • 钉耙七

    药材名称钉耙七拼音Dìnɡ Pá Qī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眼子菜科植物眼子菜的嫩根。功能主治治气痞腹痛,腰疼,痔疮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复方①治气痞、肚

  • 新木橿子

    药材名称新木橿子拼音Xīn Mù Jiānɡ Zǐ别名三苍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金毛新木榧子的根或树皮。原形态金毛新木橿子,又名:新木橿。常绿乔木,高达8米。树皮灰褐色;小枝

  • 山岗稔

    药材名称山岗稔拼音Shān Gǎnɡ Rěn别名山稔、山桃稔、山稔木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华夏子楝树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caspermum esquirolii (Levl.)Ch

  • 续断

    《全国中草药汇编》:续断药材名称续断拼音Xù Duàn英文名RADIX DIPSACI别名川续断、和尚头、山萝卜来源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 华无柱兰

    药材名称华无柱兰来源兰科华无柱兰Amitostigma chinense (Rolfe) Schlechter,以全草、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微甘,凉。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血。主治毒蛇咬伤,

  • 赤芍

    《中国药典》:赤芍药材名称赤芍拼音Chì Sháo英文名RADIX PAEONIAE RUBRA别名山芍药、草芍药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