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注下

注下

水泻的古称。又称注泄泄注。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因泄下如水注之状,故名。详水泻条。

猜你喜欢

  • 外感呕吐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呕吐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呕吐。常并见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痛、泄泻等症。外感呕吐有风气呕吐、寒气呕吐、暑气呕吐、湿气呕吐、湿热呕吐、燥热呕吐等。详各该条。

  • 前溲

    即尿。详该条。

  • 风热里实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系因风热蕴积,入里结实而致。证见口中气热,大便闭,小便赤,饮水不止,苔黄燥。宜大黄丸清泻里热。

  • 惊者平之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①惊悸怔忡、心神慌乱的一类病症,可用重镇安神法或用养心安神法以平定之。②小儿惊风抽搐一类病症,可用镇静平肝法,如磁朱丸之类平之。

  • 蒡箕茶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乌药叶之别名,详该条。

  • 挤喉风

    病名。见《黄氏锦囊喉科集注》。多由风火炽盛,肝经火灼而发。症见颈项两边伴喉内肿起,形如枣核,按之如石硬,日久挤紧咽喉,微痛,饮食不下,痰促气满。治宜驱风解毒,消肿散结。用龙胆泻肝汤,或生黄柏、连翘、银

  • 王蘧(qú 渠)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宋代医家。1088年(元祐三年)在京都开封任官职时患背疽,因医治疗不愈,后经徐州萧县(今安徽省萧县)张生为其火灸、敷药,约一月疮平。遂将所得有效方药编为《经效痈疽方》一卷。

  • 怀少集

    儿科著作。13卷。清·王世隆撰。刊于1758年。作者在整理前代儿科学成就的同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写成本书。卷1为诊治总论;卷2~10分述200余种儿科病证的证治;卷11~12为痘科;卷13为麻科。

  • 怀牛膝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牛膝之处方名,详该条。

  • 赤眼

    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指白睛赤候风火眼。《秘传证治要诀》卷十:“赤眼有数种:气毒赤者,热壅赤者,有时眼赤者,无非血壅肝经所主。”即目赤,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