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象皮一两,驴悬蹄一块,鸡子清三个,木鳖子七个,蛇蜕二钱,蝉蜕四钱,血余三钱,穿山甲六钱,槐枝、榆枝、艾枝、柳枝、桑枝各二十一寸,麻油三斤。将药浸七日,煎如常法,滤
病名,指顽固性阴疮。周慎斋《秘传女科》:“阴户生疮,诸药不效,名小肠风”。可用木通、藁本、枳壳、贯众、白芷、甘松、芥穗、薄荷,等分切细,水煎,临用加皮硝三钱,日洗三、五次。
①器械名。《喉风论》:“内针长六寸,其锋遍以竹杆套之,外露锋二分,其利如刃。凡口内红肿至牙床者以此破之。有格则不深入,故套竹杆于外也,其针如刃利欲其速破也。”②出《灵枢·官针》。内,音nà纳。内针,即
出《三国志·方技传》。即小产。详该条。
形容小儿身体当长,但阴精尚未充盈的生理特点。阴未足则不足以充养阳气,故小儿既为稚阴之体,也是稚阳之体。参见稚阳稚阴条。
见《生生篇》。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①《金匮要略》方。土瓜根、芍药、桂枝、虫各三分。为末,每服一方寸匕,温酒送下,日三次。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痛,经一月再见者,亦治阴肿。②《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土瓜根、天花粉、炙甘草、枳壳(麸炒)各
书名。上、下二集。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市药材公司合编。本书收集全国各类中药材,分为西怀类、川汉类、南广类、山浙类、草药类、附录等,对于产地、产季、产况、产作的药材知识,系根据上海老药工的经验,结合
病证名。《证治汇补·眩晕章》:“肝火眩晕,黑瘦人肾水亏少,肝枯木动,复挟相火,上踞高巅而眩晕。”症见头晕头痛,面红升火,口苦目赤,舌质红,脉弦数。偏火旺者,宜清肝泻火为主,用龙胆泻肝汤;偏阴虚者,宜滋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阳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