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法之一。用甘缓平和的药物缓缓调补,促使正气逐渐恢复,亦即慢病缓治之意,故称。例如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均属缓补范围。
见足髓孔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草石蚕之别名,详该条。
见春温三字诀及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目衄,详该条。
经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即白环俞,见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眉疽。见该条。
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即瘖。详见瘖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又名落头痈。因发于颈项之周围,故名。见症因初发部位不同而异。发于哑门穴下者,多发寒热,拘踡,闷乱,纳少;如颈项俱肿者,乃毒流少阳,多险症。治同有头疽。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锁阳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