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医别录》。为白薇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金星草项下。即发背。详该条。
齿龈红肿如瓣状。常伴有齿龈出血、疼痛或溃烂,口腔有秽臭气味。为热毒内攻、胃火炽盛之证(见叶天士《外感温热篇》)。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白糖、乌梅、薄荷、柿霜、硼砂。为粗末,炼蜜为丸,噙化。治暑天发渴。
十二地支之简称。详该条。
背的侧部,相当于肩胛下至第十二肋间部位的总称。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本症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所致。常伴有腹满不进饮食、嗜睡、烦躁、口热等。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用葛根黄连黄芩汤加减。
见《四川中药志》。为马骝卵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乘雅半偈条。
病名。出《素问·通评虚实论》。即腋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