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千金翼方》卷十六方。山茱萸、炮附子、山药、王荪、肉桂、干地黄、炒干漆、秦艽、炮天雄、白术各半两,狗脊(原书无剂量)。为粗末,每服一方寸匕,食前酒送下,日三次。治风跛痹,偏估,半身不遂,疼痛呻吟。②
书名。即《医门棒喝二集》。9卷。清·章虚谷撰于1835年。作者鉴于《伤寒论》辞简义深,理法微妙,读者难以领会,而又不易找到符合简明切当的注本,遂重为编注。编次参考《伤寒论条辨》,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
【生卒】:约1268~1370【介绍】:元养生家。字文鼎,号华山老人。海昌(今浙江海宁)人。资雄海上,好宾客,能赈人急。尝官万户。入明已百岁。明太祖召问颐养之法,曰“要在慎饮食”,以所著《饮食须知》八
病证名。指疫证发疹的疾患。见《疫疹一得》卷上。由于感受疫疠之邪,热毒内盛,外发于肌肤所致。疫疹见紧束有根、色紫或黑者为热盛毒重。轻老一病即发,毒愈重则透发愈迟,有迟至四、五日而仍不透者。初起时,伴见恶
综合性医书。清·高鼓峰撰于1725年。作者据临证经验,阐述诊法、二十五法方论及内、妇、儿科等常见疾病诊治,共20余篇。作者于上述专题,颇有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入《医林指月》时,附入胡珏所写的评论百余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落弓痧》:“倏忽昏迷不醒,或痰喘不已,眼目上吊,形如小儿落弓之症。此暗痧难识,必须审脉辨症,的是痧毒,看其身体凉热,唇舌润燥如何,然后治之。”宜大黄丸;如痧气未尽,宜救苦丹加银花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五灵脂二两,川乌一两半,没药一两,乳香五钱。为末,水泛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生姜煎汤和酒送下。治白虎历节风,因风冷入侵,气滞血瘀,周身麻痛。
由气血受邪毒所困而壅塞不通,引起局部肿胀的症状。《素问·生气通天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灵枢·痈疽》:“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
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一。古人认为疮疡痒可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凡肿疡初起,皮肤作痒者,为风热相搏;②溃后作痒者,轻由脓沤,甚则由疮口感受风邪;③抓破之后作痒有津水者,是脾湿,津血者是脾燥;④将敛作痒者,气
位于乳房中央,乳头的外围,呈淡红色。怀孕时,乳晕色素沉着,色泽加深,可作妊娠诊断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