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便血

便血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又称下血。指血经肛门而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故曰便血。”便血多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胃,或风、热客于下焦血脉损伤所致。《金匮要略》以先便后血远血先血后便近血。因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近血又有肠风脏毒之分。后世多从病因分类,而有湿热便血积热便血热毒下血湿毒下血酒积便血中寒便血肠澼下血蛊注下血等名称,详见各条。便血经久不愈者,多由脏气亏损,或久病而致肝失所藏,脾虚不能摄血,肾虚不能固下所致。治宜注重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兼顾。痢疾亦见血便应予区别,详见痢疾条。本证可见于消化性溃疡,某些急性传染病、血液病,以及结肠、直肠、肛门疾患等。

猜你喜欢

  • 广群芳谱·药谱

    见佩文斋广群芳谱·药谱条。

  • 手太阳经别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手太阳之正。《灵枢·经别》:“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在肩关节部从手太阳小肠经分出,进入腋窝,走向心脏,联系小肠。

  • 肝经

    ①足厥阴肝经之简称,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又名肝、肝木。①位于食指远端的指腹面(《小儿推拿广意》),现通用此处。可退肝胆之火。《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大拇指下一指名为食指,属肝。肝气通于目,络联

  • 首乌延寿丹

    即延寿丹第一方,见延寿丹条。

  • 黄惟周

    【介绍】:见黄武条。

  • 口气

    口腔发出的臭气。见《普济方》五十八卷口门。口臭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口出酸臭气,为胃有宿食;口出臭秽气,为胃热;口出腐臭气,多为内有溃烂疮疡。

  • 阳胜则热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气偏胜,则可产生热性的病变。

  • 胁痛

    证名。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出《素问·缪刺论》。《赤水玄珠》卷四:“胁痛有风寒,有食积,有痰饮,有死血,有虚,有气郁,有火,当分条类析,明别左右施治。”《济生方·胁痛》:“多因疲极嗔怒,悲哀烦恼,谋

  • 食肉则遗

    详食肉则复条。

  • 惠民药局

    明代医药机构。设于1370年(洪武三年)。由大使和副使各一人主管,其下于外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主管分发医药给军民及囚人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