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黯疔

猜你喜欢

  • 边舌

    病证名。《喉科指掌》卷三:“此症脾家湿热不清,大舌四边发疳白点糜烂。”又名烂边舌。治宜清利湿热。用导赤散加黄连、滑石、车前子等。外擦冰硼散、锡类散等。

  • 厉痈

    病名。出《灵枢·痈疽》。又名厉疽。多由足三阳经湿热下注或足三阴经亏损所致。发于足旁小趾之侧。若初起红肿疼痛,溃破有脓,属湿热偏盛,为顺证,易治;若初起局部色黯,痛不显,不易成脓,或溃破清稀,属阴气凝结

  • 紫贝齿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为紫贝之处方名,详该条。

  • 松崖医径

    综合性医书。2卷(一作4卷)。明·程玠(一作程介)撰。刊于1600年。上卷论述伤寒及伤寒诸证,并将各脏(包括五脏及命门)脉证及24脉,以图说、提要的形式予以介绍,附治疗方剂165首;下卷分述多种内科杂

  • 恶眉

    眉毛枯萎无光泽。眉毛的枯萎或润泽与血气的盛衰有关,枯萎是血气少的征象。《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恶眉者,血气少。”

  • 脐中痛

    证名。见《张氏医通》。指脐周部疼痛。《医学刍言》:“脐中痛不可忍,喜按者,肾气虚寒也。宜通脉四逆加白芍。若脉沉实,口渴,腹满,便闭,是有燥屎,宜承气下之。”亦有因虫积引起者。参见虫积腹痛、当脐痛等条。

  • 阴头

    即阴茎头。又称龟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

  • 血瘕方

    《类证治裁》卷八方。干姜、炙乌贼骨、桃仁各一两。为末,每服一方寸匕,酒送下,日二次。治血瘕,经行劳动感寒,留络不去,腰腹急痛者。

  • 半边头风

    病证名。见《辨症录·头痛》。边,指边侧。即偏头痛。详偏头痛、偏头风条。

  • 膝下

    经外奇穴名。《千金翼方》:“治转筋胫骨痛,不可忍。灸屈膝下廉横筋上三壮。”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定位在髌骨尖下缘髌韧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