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疾
出《颅囟经》。即疳。详疳条。
出《颅囟经》。即疳。详疳条。
【介绍】:见王锡錱条。
病名。出《解围元薮》卷一:“生小水窠淫痒,搔破则流黄水,久渐成疮,内生蠹虫,烂秽不敛口。”生于脚底涌泉穴处,故俗称穿心脚底风。类似麻风引起的脚底溃疡或脊髓空洞症引起的营养不良溃疡。
养生歌诀。南宋·真德秀著。《遵生八笺》载歌诀为:“万物惟人为最贵,百岁光阴如寄旅。自非留意修养中,未免病苦为心累。何必餐霞饵大药,妄意延龄等龟鹤。但于饮食嗜欲间,去其甚者即安乐。食后徐徐行百步,两手摩
见《福建中草药》。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伤寒病证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太阳经传入阳明经或少阳经,由表入里,或由阳经传入阴经等。
胀病之一。《灵枢·胀论》:“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医醇賸义·胀》:“心本纯阳,寒邪来犯,阴阳相战,故烦满短气而卧不安也,治之之法,但须发其神明,推荡邪气,使浮云不能蔽日,自然离照当空,太阳之
病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亦名梦与鬼交。指妇人睡则梦中交合的一种病症。系因摄养失宜,气血衰微;或为七情所伤,心血亏损,神明失养所致。症见睡则梦中交合,头痛、头晕、精神恍惚,甚则喜怒无常
出《灵枢·经脉》。即手阳明络脉,见该条。
证名。一作噁心。指胃气上逆,泛噁欲吐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恶心者,由心下有停水积饮所为也。……水饮之气不散,上乘于心,復遇冷气所加之,故令火气不宣,则心里澹澹然,欲吐,名为恶心也。”《罗氏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妬乳,以蒲横度口,以度从乳上行,灸度头二七壮。”《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乳上穴。位于乳头直上1寸处。主治乳痈,少乳;以及肋间神经痛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