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须多而长。《灵枢·五音五味》:“通髯极须者,少阳多血。”
古刺法名。《灵枢·经筋》:“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劫为快之意,指于痛处取穴,用火针速刺即出的刺法。
病证名。指引起喘嗽痰鸣的涎液。《东医宝鉴》:“顽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则流溢于咽喉,如水鸡之声,喘嗽烦闷。”治宜豁痰降逆。用涤痰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按摩的俗称。《说文解字》:“播,扪持也。”
病证名。指正虚所致的呃逆。《证治汇补·呃逆》:“虚呃,气不接续,呃气转大,脉虚无力。”因中气虚所致者,宜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甚则十全大补汤;因脾胃虚寒所致者,宜丁香柿蒂散、理中加丁香汤,或温胃饮加丁
见《四川中药志》。为梧桐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王幼孙条。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介绍】:见陈士铎条。
痰饮的古称。出《脉经·辨三部九候证第一》。详痰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