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针
即折针。见该条。
即折针。见该条。
书名。附针灸治疗法。承淡安注解,朱襄君参订。承氏参考多种《伤寒论》注本及有关著作,对仲景原文采取提要、注解、小结的形式予以详析,并就六经病证条文补充针灸疗法。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试用中西汇通的理论注释经义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苏合香、冰片。滴丸剂,每丸50毫克,每服二至四丸,一日三次;发病时可即刻吞服或含服。功能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治冠心病心绞痛。
①泛指四时不正之气。因其乘虚而入,具有贼害性质,使人致病,故名。《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王冰注:“窃害中和,谓之贼风。”②《灵枢经》篇名。贼风,泛指四时不正之气,即邪气,对人体是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多因邪热灼肾而致。症见少腹急痛,尿时排出白色粘液。宜内服大建中汤。
①正骨手法之一。用于骨折、脱臼出现重迭移位的基本手法。用双手分别握紧骨折之上、下两端,或借助器械作对抗牵拉,以纠正重迭移位,达到整复。参见拔伸条。②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又称牵法、
经外奇穴名。位于大腿伸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平臀沟下2.5寸处。正当股外侧皮神经,深部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及神经的分支。主治下肢麻痹,瘫痪,疼痛,腰痛,膝关节痛,腹股沟淋巴结炎等。直刺或斜刺1
七情郁证之一。恐为肾之志。恐郁,肾精亏损,治宜温肾养精。《类证治裁·郁症》:“恐郁,阳消精怯,八味丸加减,或鹿角胶酒化服。”参见恐、七情郁证、内郁条。
指四时中感受外邪,随感随发的温病。又称“外感温病”。明·汪石山曰:“有不因于伤寒而病渴者,此特春温之气,可名曰春温。如冬之伤寒、秋之伤湿,夏之中暑相同,此新感之温病也。”新感温病初起病邪在表,主要症状
病证名。指下利之因寒毒所致者。《卫生宝鉴·补遗》:“寒毒下利,脐下寒,腹胀满,大便或黄白,或清黑,或有清谷。治用理中汤,或四逆汤,或白通汤。”参见寒泄、下利条。
证名。又名肝气实。指肝经邪气盛实的证候。《灵枢·淫邪发梦》:“肝气盛,则梦怒。”《圣济总录》卷四十一:“气盛则为血有余,故目赤,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甚则气逆头眩,耳愦颊肿,皆肝实之证也。”肝气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