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邪气羁留心包,阻蔽神明而致昏迷惊厥,持续多天不醒的病变。多与病邪夹痰有关。宜结合化痰开窍治疗。
《温热经解》方。银花炭、山楂炭、赤砂糖各三钱,大黄一钱,肉桂、炮姜各二分。水煎服。治下瘀血痢,色纯黑如漆者。
证名。指患者手足热而心情烦躁。见《诸病源候论》卷十八。可见于骨蒸、虚劳等。详手心热、足下热、五心烦热条。
推拿手法。①又名和法。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从两个穴位向中间合拢。其起点和止点往往在穴位上。②见曹锡珍《中医按摩疗法》。对抗性地用力推并,使散离的筋肌或脱错的关节得以归合而复原状。
病证各。指宿食不消,停积而滞的疾患。明·丁风《医方集宜》:“积滞之病,面色萎黄,腹胀浮肿,多睡食少,大便滞涩,小水如油,或吐泻酸臭,皆积之证也。”多由乳食哺养不节,过食生冷、甘肥、坚燥之物,脾胃不能消
《世医得效方》卷三方。炒香附十两,乌药五两,炒甘草、砂仁各二两。为末,每服一钱,加紫苏叶三片,盐少许,沸汤调服。治脘腹刺痛。
病名。为一种面部皮肤病。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二。由心、肝二经血气上壅,复感风热,郁阻肌肤而成。初起面部发痒,继则灼热肿胀。治宜凉血、清热、解毒。内服清胃散加银花、连翘或升麻解毒汤(《外科活人定本》:白
【介绍】:见汪淇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紫菀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乃生痤疿。”由肺热脾湿所致,或夏月风热邪毒搏于肌肤而生。其症大者名痤,小者名疿,痤即热疖,大如酸枣,小如黄豆,皮色赤红,内有脓血。疿即痱疮,皮损为小泡,渐变脓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