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诗词古文>王延彬生平

王延彬生平介绍

王延彬(886-930),字表文,武肃王王审邽长子,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生于泉州。唐末五代任泉州刺史,累封至检校太傅开国候,卒赠侍中。长兴元年(930年)王延彬逝世,葬南安县云台山。>>查看王延彬的诗词古文

生平

  他弱冠时,承父之命在南字建招贤院,按纳李贤、韩偓、於崔道融等一大批中原流亡人士,一时人才济济,文事活跃,为“十国之冠”。他前后执掌泉州军政大权十六年,政通人知,并能着力发展农业生产,五谷岁岁丰登;尤其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多发蕃舶以资公用,每遇惊涛狂飙,无有失坏,被号为“招宝侍郎”。他一生崇信佛教,好谈佛理,先后延请好多位高僧来泉州开元寺弘法传经,而且大兴土木,建造法云寺、福先招庆寺、教忠寺、福清寺等梵刹兰若,又舍予膏腴良田,促进了泉州佛教的兴盛发展。

修建寺院

  王延彬崇信佛教,好谈佛理,礼敬僧人,尊泉州开元寺僧弘则为师。先后延请高僧来开元寺弘法传经。

  他舍田施财,大兴土木,在青阳山建法云寺,在州城北山建福先招庆寺,在城南建教忠寺,在南安县为高丽僧人元衲建福清寺(今属鲤城区北峰镇),在他妻子徐氏葬地凤凰山建凤凰寺,在开元寺四周建造20余处精舍寺院,迎纳名僧驻锡。他的妹妹出家西禅寺当尼姑,他特地扩建泉州罗城的西北部分,把西禅寺围在城内。他对每座寺院都拨给上好寺田供养僧尼,仅招庆、招福2寺就置田租10万余担。

人物墓地

  史料记载,王延彬曾在云台山筑“别墅”,周围“广辟活壤,一望无际,置十里梅村”,建“万梅亭”,“围山筑塘,

  引泉为池”,时邀招贤馆中寓贤和泉郡名士来此赋诗酣饮。王延彬死后,妻子在其墓边筑云台寺守候,死后也葬于云台山。

  2014年10月11日王氏后人向媒体反映,他们的发现证实了族谱及传说中王延彬葬于丰州(今霞美)云台山的说法。在云台山山坡有众多遗址和石构件,时而可见的夯土墙,直径约1米的别墅柱础,长1米多的旗杆石,保存完好的窑洞。据称,当时王延彬建“别墅”时,就命人在此间取土烧制所需的瓦片、陶瓷等。在《金坑王氏祖谱》里,关于王延彬墓葬、云台寺等的山形图,与走访发现的建筑遗迹等情况高度吻合。

猜你喜欢

  •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为著名。

  • 王廙

    (274—322)东晋琅邪临沂人,字世将。王导从弟。少能属文,工书画,善音乐、射御、博弈诸伎。辟太傅掾,转参军,封武陵县侯。曾任濮阳太守。司马睿(元帝)镇江左,廙弃郡过江,睿以为司马。预讨周馥、杜韬,迁冠军将军。元帝即位,代陶侃为荆州刺史。为陶侃部将所袭,又为杜曾所败。及至荆州,大行诛戮侃时将佐,大失荆州人望。入为辅国将军,加散骑常侍,迁左卫将军。后助王敦反,敦以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寻病卒。

  • 王拊

    生平无考。《文苑英华》卷二八五、卷三二八存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冯延巳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 钟炤之

    饶州乐平人,字彦昭。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为善化尉,迁宿松令,调知潭州,所至甚为士民敬爱。尝受教于张栻。长于词赋。有文集。

  • 危进

    字伯明,金溪(今江西金溪)人。素(一三o三至一三七二)子。书法有父风。工诗,列光岳英华三体诗中。《大观录》。

  • 张萱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张五典

    字和衷,沁水人。万历壬辰进士除行人迁户部主事历官大理寺卿加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有海虹集。

  •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吴锡畴

    (1215—1276)徽州休宁人,字元伦,一作元范,号兰皋。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