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诗词古文>杨师道生平

杨师道生平介绍

杨师道(?-647年),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中书令杨恭仁之弟。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隋亡后投奔唐朝,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娶桂阳公主为妻,后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636年(贞观十年),杨师道升任侍中。639年(贞观十三年),又改任中书令。李承乾谋反案后,被罢为吏部尚书。唐太宗东征时,杨师道暂代中书令,不久又罢为工部尚书。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杨师道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查看杨师道的诗词古文

生平

投奔唐朝

  杨师道是观王杨雄幼子,隋末客居洛阳,被王世充扣留,后投奔唐高祖。唐高祖任命他为上仪同、备身左右,还把寡居的女儿桂阳公主嫁给他。

镇守灵州

  621年(武德四年),时任灵州总管的杨师道击退东突厥入侵。622年(武德五年),杨师道又与交州刺史权士通、弘州总管宇文歆在三观山击败东突厥。

  624年(武德七年),庆州都督杨文干起兵反叛,杨师道与左武卫将军钱九陇前往征讨。不久,东突厥入侵原州(今宁夏固原),唐高祖先命宁州刺史鹿大师救援,又命杨师道赶赴大木根山,截断突厥归路。

担任宰相

  后来,杨师道回朝,担任吏部侍郎,累迁至太常卿,封安德郡公。

  636年(贞观十年),杨师道接替魏征担任侍中,成为宰相,深受唐太宗器重。他生性谨慎,从未泄露过宫中之事。如果有亲友问起,他都会转移话题。639年(贞观十三年),杨师道改任中书令。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杨师道与长孙无忌、房玄龄一同审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当时,桂阳公主与前夫之子赵节也参与谋反。杨师道便劝谏太宗,为赵节说情。唐太宗大怒,罢免杨师道的中书令之职,改任为吏部尚书。

  杨师道出身豪门,不通下情。主掌吏部后,他压制权贵、亲朋以避嫌疑,所任命的官员却大多都是庸才,因此受到舆论的讥讽。645年(贞观十九年),杨师道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并代理中书令之职。

晚年生活

  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返回长安。杨师道被罢为工部尚书,不久改任太常卿。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杨师道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陪葬昭陵,并获赐东园秘器。

轶事典故

  杨师道精擅书法,工于诗词,常与名士宴饮,以诗歌自乐。唐太宗对他的诗作非常赞赏,对他道:“听说你每次饮酒游赏,都要提笔赋诗。朕怀疑你这些诗都是提前写好的,你现在可以当场作一首。”杨师道应诺,不多久便赋诗一首,毫无删改,满座之人无不叹服。

家庭成员

父亲:杨雄,隋朝司空、观王。

兄长:杨恭仁,官至中书令。

兄长:杨续,官至郓州刺史。

妻子:长广公主,唐高祖第五女,初封桂阳公主,先嫁赵慈景,后嫁杨师道。

儿子:杨豫之,娶齐王李元吉之女寿春县主,因与永嘉公主私通,被驸马窦奉节所杀。

猜你喜欢

  • 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尊前集》收录有李存勖的四首词作:《一叶落》、《歌头·赏芳春》、《阳台梦·薄罗衫子金泥凤》、《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 宗密

    (780—841)唐僧。果州西充人,俗姓何。曾第进士。于遂州遇道圆禅师,即从其出家受教。又从拯律师受具足戒。文宗大和九年召问佛法大义,赐紫衣为大德。武宗会昌初坐灭于兴福寺塔院。宣宗追谥定慧禅师。有《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注华严法界观门》、《圆觉经大疏》等。

  • 元德昭

    (890—967)抚州临川人,后徙馀杭,本姓危,字明远。仕吴越为丞相,赐姓元。后从吴越王钱俶内附。卒谥贞正。

  • 周颉

    湖州长兴人,字元吉。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左右司郎中、直龙图阁、福建运使。与杨万里、程大昌、洪迈以诗相唱和。有《通庵集》。

  • 周权

    处州人,字衡之,号此山。磊落负隽才。工诗。游京师,袁桷深重之,荐为馆职,弗就。益肆力于词章。有《此山集》。

  • 王艮

    (1278—1348)元绍兴诸暨人,字止善。为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致用。起家为吏。后历两浙都转运盐使司、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核减盐引,除运船为风所败者之粮。迁江浙行省检校官,迁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奸人诬两省民巨额迹避田赋,艮皆破其诳妄。后以淮东道宣慰副使致仕。

  • 杜琼

    杜琼(1396~1474年),字用嘉,号东原耕者、鹿冠道人,人称东原先生,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明经博学,旁及翰墨书画皆精。山水宗董源,层峦秀拔,亦工人物。好为诗,其诗于评画尤深。著《东原集》、《耕馀杂录》。洪武二十九生,知府况钟两度推荐,均固辞不出。成化十年卒,年七十九,谥号“渊孝”。

  • 车万育

    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一字与三,号鹤田,又号敏州、云崔,湖南邵阳人。康熙二年(1663年),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康熙三年(1664年)三甲八十四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户部给事中,转兵科掌印给事中。据称他“在谏垣二十余年,拒请谒,发积弊,当路严惮之”。性刚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

  • 李兆龄

    李兆龄,字仁遐,号月岩,清代河北高邑人。福建闽清县知县,封中宪大夫,赠通奉大夫。年老以后,曾跟随季子李浤展转于齐东、历城知县任上,又随长子李渭奉养于嘉定知府任上,于乾隆二年即公元1737年卒于嘉定府署,终年70岁。著有《舒啸阁诗集》。

  • 萧德藻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