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诗词古文>王磐生平

王磐生平介绍

王磐(约1470年~1530年)称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字鸿渐,江苏高邮人。少时薄科举,不应试,一生没有作过官,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正德间,宦官当权,船到高邮,辄吹喇叭,骚扰民间,作《朝天子·咏喇叭》一首以讽。著有《王西楼乐府》、《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西楼律诗》。>>查看王磐的诗词古文

作品特色

  王磐散曲存小令65首,套曲 9首,全属南曲。多庆节、赏花、记游等闲适之作,反映了他生活和性格的基本方 面。其咏物之作“首首尖新”(王骥德《曲律》),最为著名。由于他脱略尘俗,不干权贵,对于当权者的乖行逆施,很看不惯。小令〔朝天子〕《咏喇叭》,借“曲小”、“腔大”的官船喇叭为题,把正德年间擅权的宦官在运河沿岸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以及他们装腔作势的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散套〔南吕.一枝花〕《久雪》,以大雪的逞威,喻权□的肆虐,并展示日出雪消的理想,也颇有意义。王磐如〔南吕·一枝花〕《嘲转五方》的讽刺迷信,以及对一些生活琐事的歌咏,显示了王磐散曲题材比较宽广。其他作品的风格基本上是清丽精雅的,个别讽刺作品则较为豪辣;而〔满庭芳〕《失鸡》、〔朝天子〕《瓶杏为鼠所啮》等,则以俳谐风趣为人所称道。

历史贡献

  王磐在担任翰林直学士期间,由于他博学多才,为人正直,深受众人的拥赞。王磐连惩了忙兀斛、西域大贾后,在真定扶持了正气,打击了邪恶,再加上他极力推行世祖忽必烈的以“农桑为急务”的方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真定也出现了繁华稳定的局面。

生平

  王磐(约1470~1530)称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家。字鸿渐。江苏高邮人。生于富室,好读书,曾为诸生,嫌拘束而弃之,终身不再应举作官,纵情于山水诗酒。性好楼居,筑楼于高邮城西僻地,常与名士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他工诗能画,善音律,脱口而出,即合格调;常常丝竹觞咏,彻夜忘倦;性格飘洒,一时名重。 同时还有河北永年王磬和明代医家王磬等。

  中统元年(1260 年),王磐升任益都等路抚副使。此时江淮大都督李松涛久闻王磐之大名,时下见他来到自己所管辖的地区,非常高兴,当即去拜访了王磐并给予极厚的礼遇。王磐见他对己确系诚心实意非常高兴把他视为知己,加之他素来喜欢青州风土,于是在青河之滨购买了田地,给自己修建了一栋宅院,起名“鹿庵”,由于他青少年时代一直在兵荒马乱之中逃难,时而东,时而西,这种频繁的流离颠沛的生活,使他深恶痛绝。所以,他想就在青州安家落户,在秀丽的庄园中好好地做做学问,求得平平安安度过一生。但是,客观事实和他的想法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王磐有隽才,好读书,洒落不凡,鄙视仕途,终身不仕。筑高楼于高邮城北,日与文士谈咏其间,散曲多表现他个人闲情逸致,诗词成就不高,同李贺风。王磐著有《王西楼乐府》1卷,有明嘉靖三十 年刊本,为其甥张守中所校订刊行。《散 曲丛刊》收入此本时,曾校以《尧山堂外纪》和《雪涛诗话》。

  洒落不凡,鄙视仕途,终身不试。纵情山水诗酒。筑高楼于高邮城北,日与文士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他工诗能画,善音律,尤善词曲。散曲多表现他个人闲情逸致。但有部分作品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或表达了作者改变现实的愿望,如最为人称道的[朝天子]《咏喇叭》,讽刺当时,描摹宦官作威作福、装腔作势的丑态,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南吕一枝花]《久雪》中,作者把雪比作邪恶势力,借以抒发心中的牢骚不平,并且表示了对光明的信念。他的写怀咏物散曲,以清丽见称。如《落梅风》,写野外牧羊,宛如清淡秀丽的水墨画,表现力很强。著有《王西楼乐府》。

作品评价

  王磐的作品有些部分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或表达了作者改变现实的愿望,如最为人称道的朝天子《咏喇叭》,讽刺当时,描摹宦官作威作福和装腔作势的丑态,揭露他们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南吕一枝花《久雪》中,作者把雪比作邪恶势力,借以抒发心中的牢骚不平,并且表示了对光明的信念。王磐的写怀咏物散曲,以清丽见称。比如《落梅风》,写野外牧羊,宛如清淡秀丽水墨画,表现力很强。著作有《王西楼乐府》。

猜你喜欢

  • 李泌

    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今西安)人,唐朝大臣。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深得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灵武,召他参谋军事,又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复隐衡岳。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又屡为权相元载、常衮排斥,出为外官。

  • 郑馥

    世次不详。《全唐诗》收省试诗《东都父老望幸》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〇。

  • 罗绍威

    罗绍威(《旧唐书》作罗威,877年-910年),字端已,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唐末五代军阀,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之子。888年,罗绍威被任命为魏博节度副使。898年,继任节度使。后升为检校太傅、兼侍中、长沙郡王。904年,罗绍威因营建洛阳太庙有功,加检校太尉、进封邺王。905年,罗绍威在宣武节度使朱温的援助下,诛杀魏博牙兵,根除了延续二百年的牙兵之患。但是,自己也是元气大伤,只得依附朱温。后梁建立后,罗绍威被加封为守太傅、兼中书令,深受梁太祖朱温信任。910年,罗绍威病逝,年仅三十四岁,在镇十七年。追赠尚书令,谥号贞庄。

  •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王娇红

    生卒年不详,元代人。居蜀。与表兄申纯订生死之盟,不久其父迫其另嫁,其悲愤成疾,终卒。申闻之亦绝食而死。两家遂合葬之。其诗词情感幽抑缠绵。

  • 尹耕

    (1513—?)明蔚州卫人,字子莘。嘉靖十一年进士。性嗜酒,好谈兵。授知州,免官家居。痛恨边臣玩忽,武备废弛,作《塞语》十一篇,申明边防虏势之要害。严嵩见而才之。起知州,数月中迁兵部员外郎,出为河间知府,大修武备。旋擢河南兵备佥事,被劾下狱,戍辽左。有《朔野集》。

  • 李秉钧

    李秉钧,一名秉均,字子桂,号石樵。台湾苗栗县人、长住台湾台北艋舺,耕读传家,清代贡生,日治后曾任台北县参事、旧惯调查会委员、台湾日日新报编辑。长于诗文书画,师承黄中理。曾参加日本人“玉山吟社”诗会活动,著有《石樵集》八卷,已散佚。部份收录于《台湾日日新报》。

  •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万俟咏

    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 商挺

    商挺(1209—1288)元散曲家。字孟卿,一作梦卿,号左山老人。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年二十四,北走与元好问、杨矣游。东平严忠济辟为经历,出判曹州。蒙古宪宗三年(1253)入侍忽必烈于潜邪,遣为京兆宣抚司郎中,就迁副使。至元元年(1264)入京拜参知政事。六年同签枢密院事,八年升副使。九年出为安西王相。十六年生事罢。二十年复枢密副使,以疾免。卒后赠太师鲁国公,溢文定。有诗千余篇,惜多散佚。《元诗选》癸集存其诗四首。《全元散曲》从《阳春白雪》辑其小令十九首,多写恋情及四季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