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uáng/Hwang,Wong,Hong,Hwong,Oei,Oey,Uy,Vong,Bong,Whang,Huag,Hoang,Hung,Hann,Kong,Woo,Wayne,Ng,Houang,Huynh,Huan,Huwang

【源】 ①系自嬴姓。颛顼曾孙陆终之后,受封于黄(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12里),春秋时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4,9,12,17,60)。②出于金天氏。自台骀封于汾州(故治在今山西汾阳),其后为沈、姚、蓐、黄诸国,为晋所灭,后亦以黄为氏,见《宋学士集》(7,17,60)。③河西黄氏出自汉、晋时匈奴屠各部(242)。④金时女真人移剌氏(即耶律氏),汉姓为黄(71)。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牛庄等地(23)。又,清满洲八旗姓黄佳氏、乌雅氏、伊喇氏等后均改为黄氏(174,180)。⑤唐时突厥人姓突骑施后改为黄、黑二氏。⑥唐时邕管(故治在今广西南宁)蛮有黄姓,见《唐书》(60,91)。壮族姓(100)。其先民以部落旗子颜色为姓(250)。⑦清高丽人姓。凡三派,出易州、开州、益州等地(23,260)。今朝鲜族姓。⑧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有黄姓,系藏族(253)。⑨清贵州思州府土司黄姓始于明朝(172)。⑩景颇族曾行氏;汉姓为黄(166)。⑪裕固族西喇氏,汉族为黄(198)。⑫哈尼族埃拉氏,汉姓为黄(137)。⑬台湾土著(65)、白(138)、赫哲(186)、回(178)、京(104)、仫佬(112)、苗(115)、瑶(116,117,118)、彝(130)、布依(153)、土家(387)、黎(216)、蒙古(255)、保安、东乡、侗等民族及犹太人后裔(179)均有此姓。【望】 栎阳、安定、房陵、汉东、上谷、谯郡、江夏(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人口2.2%,为中国人口最多10个姓之一。黄姓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区)亦多此姓,上述5省(区)黄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56%。【它】 ①台湾黄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共田、武田、守田、友田、横田、幸田、广田、广潮、广江、广��、广冈、广内等,这些姓均含黄字一部分或黄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全部恢复黄姓(65)。②台湾土著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使用过日本姓高山、木下者,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重新选择了黄姓(65)。【人】 黄歇,春秋时楚春申君(12,17)。

猜你喜欢

  • 读音:yín【源】 姑、冘二水在山东即墨,有冘氏,见《路史》(60,62),当水为氏。【它】 《中华姓府》作冗(63)。误。【布】 江西新干有此姓(400)。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

  • 裴满

    读音:péi mǎn裴满,汉姓曰麻。(见《金史·国语解》)历史上女真族姓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金史·国语解》亦收,汉姓曰“麻”。未详其他。金代有裴满·达、裴满·亨、裴满·胡喜。

  • 护骨

    读音:hù gǔ高车有护骨氏。(见《魏书》)

  • 怒扒

    读音:Nùbā【综】 傈僳族姓。世居云南碧江二区南熬甲村,其先原为怒族,后融合于傈僳族(148)。

  • 朱提

    读音:Zhūtí【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读音:gǒu【源】 ①黄帝之子,得姓者14人,其一为苟,见《国语》(6,7,9,12,17)。②相传舜之后有苟氏,见《路史》(60,62)。③春秋时楚大夫之食邑,以邑为氏,见《路史》(17)。④春秋时

  • 读音:Sū【源】 ①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陆终,陆终生��为昆吾,封于苏,即有苏氏(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至周武王,用苏忿生为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9,11,

  • 读音:Yán【源】①系自曹姓。颛帝之元孙陆终第五子曰安,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于邾(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于夷父,字颜,子孙以字为氏(6,7,12,17,60)。②周公之子鲁侯伯禽

  • 師靈干

    读音:Shuàilínggān历史上苗族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据 《南中纪闻》注云: “苗姓有帅灵干。”未详其他。

  • 读音:xún【源】①古栒国在扶风(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南),后为周大夫采邑,其后因氏(17,62)。②晋时南部林邑(今越南境)国王范文之子燮,能穆宗族,受邑栒栎,故有栒氏、栎氏,见《路史》(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