麯
读音:qū
见《姓苑》。为麹姓所改。
今历阳有此姓。(见《尚友录》)
见《姓苑》。为麹姓所改。
今历阳有此姓。(见《尚友录》)
读音:Nādōu《姓氏词典》 引 《新唐书》 收载并注此音,“唐有那都泥利。”未详其源。
读音:Wēnhú【综】 代北姓。后改为温氏(27)。疑即温孤氏。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总论·变夷》: “温狐之为温,温盆亦为温。”疑 “狐”乃 “孤”之误,姑兼收以
读音:gōng fǔ【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季悼之子靖,字公父,其后有公父氏(12,17,21,60)。【变】 一作公甫(17)。【人】 公父歇,即公父文伯,鲁国人(17,21)。历史上罕见复姓。《
读音:Luǒmǔ【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地区有此姓(208)。
读音:Liǎn【源】 羌人姓,见《姓苑》(17,21,60)。【变】 一作〔歛〕(15,17,418)。【望】 南安(17,418)。【人】 敛歧,东晋末后秦南安人,右部帅(241)。罕见姓氏。《郑通
读音:sì jǐ代北人姓。后改为几氏。(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Eh,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fèi lián代北人姓,后魏孝文改为费氏。(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E-láng【综】 清满洲镶黄旗中有阿朗氏(259)。
读音:zhū【源】 战国时小邾子之后有侏氏,见《路史》(17,60,62)。【人】 侏俣,宋时新淦县尹(15,21,24)。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 《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