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ǒu

【源】 见《姓苑》(7,11)。【望】 临海(17,418)。【布】 清时浙江临海(12,21),今浙江开化(310)、余姚(289)、台湾台北、台中(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钭滔,宋处州刺史(444)。


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南之义马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误“” 为 “”)。其注引 《百家姓考略》注云: “……系出姜姓,田和篡齐,迁康公于海上,穴居野食,以钭为釜,支子别姓钭氏。” ② 《姓氏词典》据《姓苑》 注云: “浙江临海有钭姓。” 郑樵亦云: “今临海有此姓,五代汉钭滔,为处州刺史。”

一音tǒu,亦为现行姓氏。

猜你喜欢

  • 副伏罗

    读音:fù fú luó以部落为氏。高车之族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吐卢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连氏;五曰窟贺氏;六曰达薄干氏;七曰阿仑氏;八曰莫允氏;九曰俟分氏;十曰副伏罗氏;十一曰乞袁氏;十二曰

  • 納伊

    读音:Nàyí【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呼伦贝尔(23,63,260)。【人】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玛朗之妻为纳伊氏(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呼伦贝尔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

  • 釋利因

    读音:Shìlìyīn《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释利因·陁盘。”未详其源。

  • 释利

    读音:shì lì占城国王姓释利,名因德缦。(见《南史》)

  • 拓后跋

    读音:Tuòhòubá【源】 北方人以土为拓后,受为拔,故号拓后跋氏,后省去后字,为拓跋氏(27,63)。【变】亦作〔拓后拔〕、〔托后拔〕(27,63)。

  • 读音:jiù【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狐偃,字子犯,为文公重耳之舅,因以为氏(7,9,11,12,15)。【望】 绛郡(17,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晋大夫舅犯

  • 读音:Chǎn/Chaan【源】 见《万姓统谱》(15),僤,春秋时地名,在山东宁阳境内(80)。或以地为氏。

  • 子牽

    读音:Zǐqiān【源】 春秋时齐惠公之孙子栾坚之后,见《路史》(17,60)。【变】 亦作〔子栾〕(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 注云: “齐大夫后有子牵氏。”未道其

  • 湟里

    读音:Huánglǐ【源】 商汤时七大夫湟里且之后,见《姓考》(17,62,91)。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考》注云: “又作 ‘

  • 崗根

    读音:Cānggēn【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有此姓(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