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ān

【源】 见《姓苑》。古郸国,即亳之鹿邑(故城在今河南鹿邑西南70里),见《国名纪》。汉时周应封郸侯,即其国,后因氏,见《汉书·功臣表》(17,60,62)。【布】 山西汾阳(278)、代县(335)、安徽淮南(362)、河北定县(430)、广东兴宁等地均有此姓。【人】 郸福,明时安徽六安人,临淮县学训导(15,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忻州,甘肃之酒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上声”之列。初见於《姓苑》。《姓氏考略》注云: “以地为氏。《路史》: ‘古郸国,即毫之鹿邑。’ 《汉功臣表》: ‘周应封郸侯’,即其地,后因氏。”鹿邑,今河南鹿邑县。

明代有郸福,临淮训导。

猜你喜欢

  • 读音:Chǎn【源】 见《正字通》(86)。犬戎之后有㹽氏(60,62)。犬戎为西戎之一支,其地在今陕西凤翔北境,为周时西陲之劲敌。周穆王讨之,追迁其一批部众至太原。公元前771年,犬戎

  • 读音:Shū舒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周代有舒国,为楚所灭,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称舒姓。二是源于己姓,以邑名为姓。春秋时莒国有寿舒一地,莒国被齐灭亡后,居于寿舒的国民有的以舒

  • 原伯

    读音:yuán bó【源】 周文王第十六子封于原,是为原伯。原庄公之后有原伯氏(17,60,62)。【人】 原伯贯,周大夫(17)。原伯绞,周大夫(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fěi【音】 旧音(Fēi)(84)。【源】 系自嬴姓。春秋时秦鍼(颛顼帝裔孙)奔晋,封于裴中为裴君,六世陵迁于解为解君,后有裴氏、��氏、斐氏、匪氏、垒氏、解氏、履

  • 读音:liǎn姚兴时有将军敛宪、敛岐、并南安人。(见《通志·氏族略》)

  • 邀揭囉

    读音:Yāojiēluō【源】 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431)。

  • 读音:jiàng【音】 一说音Xiáng(86,444)。【源】 ①相传为高阳氏时八才子之一庞降之后,以名为氏(15,21,24)。 ②黎阳(故城在今河南浚县东)有降水,以水名为氏(60,62)。【变

  • 莽佳

    读音:Mǎngjiā【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盖州(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盖州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yǐn【源】见《姓苑》(15,21,60)。高阳氏时八才子(亦称八元)之一梼戭之后(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音‘衍’。见《姓苑》。一云: 当出八元梼戭之后。”八

  • 读音:zhān毡求,宜阳人,监生,永乐十五年任广西右参议。(见《奇姓通》)《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按: “毡” 为 “氈”之异体,疑与氈姓同,或为氈姓之分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