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ēn

【音】 贲氏有肥(Féi)、坟(Fén)、秘(Bì)、奔(Bēn)等4音(10,16,17,19,21)。音不同,姓或不同,宜分三姓。音奔之贲姓,原音肥,是隋、唐以来音变而有此氏(7)。参见贲(Féi)、贲(Bì)姓。【源】 ①春秋时鲁庄公御者县贲父之后(7,60)。②汉时西戎有贲浑族,贲音奔,或后有音奔之姓(69)。③虎贲,官名,《周礼》夏官之属,其后以官为氏(16)。④五代后周时蕃胡有此姓,见《旧五代史》(53,242)。⑤彝族姓(130)。【变】 一作奔,见张澍《姓氏五书注》(1)。【望】 宣城(17,418),宣平(261)。【布】 安徽淮南(362),湖北钟祥(388)、台湾(64,68,261)、辽宁(92)、广西融水(393)、柳州、甘肃兰州等地均有此姓。但不知各地此姓之发音。【人】 贲浦,春秋时晋人(7,12)。贲光,汉时中郎将(17,26)。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运城,陕西之韩城,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贵池,广西之灌阳、荔浦,云南之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族、瑶族、布依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县贲父之后。”县贲父,春秋时鲁庄公御者。其后或以祖辈之字为氏。②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引 《风俗通》 云: “秦非子之后有贲氏。” 非子,伯益之后,秦之始封君,嬴姓。

一音féi,又音bǐ,均为现行姓氏。

春秋时鲁有贲浦(《姓氏词典》 以其为晋代人);汉代有贲赫、贲丽、贲休; 元有贲亨,宣武将军; 明代有贲隆,邵武卫千户。

猜你喜欢

  • 读音:Zhuó/Jwo【综】源出不详。台湾台中有此姓(64)。

  • 柏侯

    读音:bǎi hóu【源】 相传柏皇氏之后有柏侯氏(17,60)。柏成子高,尧时诸侯,其后有柏侯氏(6,7,12)。【变】 一作〔伯侯〕(17)。声变为白侯。又,讹为桓侯(60,62)。【望】 南阳(

  • 司杜

    读音:Sīdù现行彝族姓氏。或写作 “司堵”,今四川之峨边、马边等地有分布。此姓系峨边、马边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老彭

    读音:Lǎopéng【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读音:Rǎn冉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族名为姓氏,汉时西南夷有冉族,居于今四川茂县、汶川一带,其族人以族名为姓。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人以祖辈名为姓氏。三是以封地为姓氏

  • 吴丁克

    读音:Wúdīngkè【综】 赫哲族姓,又作〔吴昧〕,汉姓为吴(186,187)。赫哲族姓氏。或译作“倭肯”,河名,松花江支流经勃利县境。居于此者以为“哈拉” (姓),后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

  • 读音:Jiǔ【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Lìn蔺姓是以采邑为姓氏的,源自姬姓。春秋时,晋韩厥玄孙为韩康,在赵国为官,被封于蔺邑,其后代子孙遂以封邑名为姓,称蔺姓。蔺姓出自韩姓。韩康的后人蔺相如为赵国上卿,其子孙师于秦,

  • 读音:Fàn/Fann【源】 贩,古国名,因以为氏,见《六书故》(86)。

  • 侯亥

    读音:Hóuhài《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历史上的复姓。北魏有侯亥氏,后改为亥氏。” 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魏书·官氏志》,无此侯亥氏,而载“次弟为侯氏,后改为亥氏”。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