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iáng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去疾,字子良,其后以字为氏,见《姓考》(3,7,9,12)。②下邳有古良城(在今江苏邳县南)、幽州有良乡(在今北京房山),必有以地名为氏者(60,62)。③壮族姓。唐、宋时岭南壮族先民以部族旗子颜色为姓,有黄姓。良系壮、泰语黄字之音译(250)。④汉时羌人有良氏(17)。⑤回族姓(344)。【望】 荥阳(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口不多。【人】 良佐,春秋时郑大夫(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黄骅,山东之鱼台、平邑、平度、昌乐,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大同等地均有。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郑穆公子子良之后。”此当以字为氏,系出姬姓。(按: 《中国姓氏大全》 据 《姓氏考略》 引 《姓考》 称: “春秋时郑穆公名去疾,字子良,其孙以祖父字为氏。” 有误。盖郑穆公名兰,文公子,去疾者,乃穆公庶子也。)②《姓氏考略》 注云: “下邳有古良城,幽州有良乡,必有以地为氏者。” 古良城在今江苏邳县北六十里;良乡,今属北京,在房山县境东。

春秋时郑有良霄 (郑穆公庶子公子去疾之孙);汉代有良就,河间相; 又有良贺、良燮。

猜你喜欢

  • 读音:héng韩王子成,号横阳君,其后为氏。(见《风俗通》)又音 huang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榆次、浙江之余姚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 甲甲拉馬祖

    读音:Jiǎjiǎlāmǎzǔ【源】 普米族姓。世居云南(145)。普米族姓氏。出自“总沙半阿贡”部落。本氏族名,或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普米族》。

  • 读音:Qiàn【源】 见《集韵》(7)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望】 京兆(17,418)。【布】 四川成都(91)、广西钦州(364)、云南东川(380)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

  • 读音:guì【源】 系自姬姓。周末有季桢者,为秦博士,被害,弟眭惧祸,即以其名之音命四子为姓。伯曰桂奕,居幽州守坟墓:仲曰昋突,迁济南朱虚:叔曰炅奖,徙齐之历山:季曰炔奖,移河南城阳。五代之乱,乃南渡

  • 读音:jiǔ【源】 ①春秋时楚公族有酒姓(17,21,60)。②战国时晋静公为烈公之孙,名俱酒,其后以名为氏(17,62)。③周官有酒正(《周礼》天官之属,为酒官之长),因官命氏(6,12,60)。④

  • 读音:yǔ【源】 系自妘姓。颛顼帝之后,陆终次子惠连之裔,封于鄅(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北),后灭于邾,子孙仕宋,以国为氏,见《路史》(4,9,12,15,60)。【变】 ①一作偊(17)。②后去邑为禹(1

  • 伯比

    读音:bó bǐ【源】 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君若敖之后(6,7,12,60)。【人】 伯比仲华,楚怀王大夫(6,7,12)。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郑樵注云: “芈姓,楚若敖之后

  • 长鱼

    读音:cháng yú长鱼氏,《左传》:晋有长鱼矫。(见《通志·氏族略》)

  • 读音:Juā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北京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景县、浙江之景宁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 亦收载,未详其源。

  • 王子

    读音:wáng zǐ【源】 ①系自姬姓,以爵系为氏。周大夫王子狐、王子城父之后(6,12,21,60)。②春秋时郑大夫王子伯廖之后,见《姓源》(17)。③系自姬姓。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其子宗敬为司徒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