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āng

汤氏起源主要有三。一是以谥号为氏,源于子姓。成汤是帝喾之子契十四世孙,姓子,名履,死后谥号为成汤。他的子孙中有一支以谥号为姓,成为汤氏。二是商末宋国君偃之后,出自子姓,因避祸而改。三是出自少数民族姓氏及改姓。

汤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境内。商朝自商汤至纣王亡国,其国都先后多次迁徙。汤氏在商朝就遍布全国各地。唐朝初期,有汤姓前往福建定居。宋代,汤姓主要分布于今江苏、浙江、福建等地。清朝初期,汤姓有迁徙海外者。今日汤姓尤以福建、湖南、江苏、湖北等省居多。

汤姓历史人物有汤惠休,南朝宋诗人,山东临沂人。早年为僧,人称“惠休上人”。因善于写诗被徐湛之赏识。孝武帝刘骏命其还俗,官至扬州刺史。诗学谢灵运,与鲍照并称为“休鲍”。汤正仲,宋代著名画家,江西南昌人。善画梅、竹、松、石,清雅淡远。其作品别具新意,享誉画坛。汤显祖,明戏曲作家、文学家,临川(今属江西)人。万历年间进士,曾经作过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遂昌知县,后以贬抑豪强触怒权贵被劾,居家二十余年,精研词曲与传奇,以著述为事。所著《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其中尤以《还魂记》(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最负盛名。

汤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七十二位。


汤氏,子姓,夏商之前未有谥法,尧舜禹汤皆名也。南史道人汤休,庸贞元道人汤灵彻,宋州刺史汤桑并吴人宋汤氏为著姓。(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

▲<宋>汤鹏举,金坛人,御史中丞。<明>汤显祖,临川人,戏剧家。<清>汤右曾,仁和人,诗人。

猜你喜欢

  • 读音:Liáo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安徽之临泉,河北之景县、鸡泽,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驼城、阳泉、长治及雁北地区均有此姓。汉族姓氏。此姓系景县等县、市公安局提供; 《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 布爾

    读音:Bù’ěr【源】 彝族姓。属阿某斯都家支(375)。

  • 葛佳喇

    读音:Gějiālǎ清代满族姓氏。《满族姓氏录》 收载。《清通志·氏族略》作“格佳喇”,世居长白山地方,为满八旗姓氏之一。

  • 读音:zuǎn【源】 见《姓苑》(6,60)。史官纂述者之后(60,62)。【布】 唐时义兴(故治在今江苏宜兴)有此姓(6,60)。今台湾高雄、屏东(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纂严,汉高祖时

  • 读音:suō【综】 金人姓。元时金将唆娥(17,60,62)。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疑其出自女真、蒙古等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夷姓。元有金将唆蛾。”未道其详。又,元有唆都,札剌儿人

  • 读音:Duò/Dueh,Dwo【综】 源出不详。山东沂水(332)、台湾嘉义(68、261)等地均有此姓。

  • 晃合丹

    读音:Huǎnghedān【源】 元时人姓(57)。【变】 ①亦作〔晃合坛〕(57)、〔晃忽摊〕、〔晃兀摊〕(13)、〔鸿和坦〕、〔哈坦〕(24)、〔儿合丹〕(61)。②晃答豁儿,元太祖时为火儿赤(官

  • 莫侯卢

    读音:mò hóu lú莫侯卢氏,代人。(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

  • 大野

    读音:dà yě【源】 ①代北人姓,见《魏书》(27)。②北魏赐龙骧将军谢懿为大野氏(7,12,27)。或赐谢总为大野氏(60,62)。【变】 ①李氏唐朝之氏族,其先本为赵郡李氏,因李成佐命周室,伐魏

  • 格爾

    读音:Géěr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