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丘
【源】 系自田氏。战国时齐宣王封弟子毋丘,以绍胡氏之祀,赐姓胡毋氏,其后分三姓,胡毋、毋丘、毋氏(69)。按,姓氏书上,毋、毌、母三字多有混淆,不易辨别。疑毋丘同毌丘,胡毋同胡母。【变】 亦作〔毋邱〕,〔母邱〕(17)。【望】 蜀郡(418)。【人】 毋丘俭,三国时闻喜人,魏明帝曹睿时为尚书郎,累迁荆州刺史,封安邑侯。后举兵讨司马师,不克被杀(21,61)。
《姓氏词典》引《希姓录》收载,其注云: “又作毋邱,‘与曼丘本一姓也’。”
汉代有毋丘·兴、毋丘·毅。
【源】 系自田氏。战国时齐宣王封弟子毋丘,以绍胡氏之祀,赐姓胡毋氏,其后分三姓,胡毋、毋丘、毋氏(69)。按,姓氏书上,毋、毌、母三字多有混淆,不易辨别。疑毋丘同毌丘,胡毋同胡母。【变】 亦作〔毋邱〕,〔母邱〕(17)。【望】 蜀郡(418)。【人】 毋丘俭,三国时闻喜人,魏明帝曹睿时为尚书郎,累迁荆州刺史,封安邑侯。后举兵讨司马师,不克被杀(21,61)。
《姓氏词典》引《希姓录》收载,其注云: “又作毋邱,‘与曼丘本一姓也’。”
汉代有毋丘·兴、毋丘·毅。
读音:jǐwēnkè【综】赫哲族姓。汉姓为佟(186)。现行赫哲族姓氏。本“哈拉”(氏族)名称,本意为“铜”。此当以物品名称命氏族,以族为姓。后或谐“铜”音以 “佟”、“董”为单姓。
读音:kūn wú【源】 源自己姓。相传为古帝祝融之裔,夏时国诸侯昆吾之后,以国为氏(4,6,7,9,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云: “己姓之国,夏时诸侯伯
读音:nán yě【综】 南野,县名(故城在今江西南康西南章江南岸),见《吴录》。以所居为氏(60,62)。亦见《姓苑》(9,11,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
读音:Yú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吾,音 ‘鱼’。即虞邱氏也。晋大夫虞邱子,著书; 楚庄王相虞邱子,荐孙叔敖自代者。” 虞邱,春秋晋邑 (按: 此从郑樵。
读音:Nìchūgǔtì/Nicugut【综】 蒙古族姓。源出蒙古你出古惕·巴阿林部,见《蒙古秘史》。内蒙古巴林右旗有此姓(384)。
读音:màn【源】 见《万姓统谱》(15,21)。漫为河名,源出河北故城西,或以水名为氏。【布】湖北武汉(91)、台湾台北(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漫智,明时沂州人,宣德举人(15,2
读音:Hèjiā【源】清时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雅兰、讷殷等地(23,63,180,260)。【人】清镶蓝旗满洲前锋常保住之妻为赫佳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雅兰及讷殷地方,乃满八姓之一。《
读音:Wòzhǔn【源】金时女真人姓。斡准系女真人部名,居苏滨水(今绥芬河)、巴忽岭(今老爷岭兴凯湖西南部)、毛密水(今兴凯湖南的门河)一带,以部为氏(71,397)。【变】①亦作〔斡准〕(397)、
读音:xìng lì【源】 党项别部有姓利氏(60,62)。【变】 一作往利(60,62)。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党项别部有姓利氏。一作 ‘往利’。”或作“生
读音:juàn【音】 卷氏有Juàn、Quán二音,且源出不同,宜分两姓。参见卷(Quán)姓。【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公族中有卷氏,见《潜夫论》(60,62)。 ②本圈氏,因避仇去□为卷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