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ào

【源】 ①相传黄帝之父少典之后(6,7,9,12,60)。 ②相传黄帝之子少昊氏之后(6,7,12,21)。 ③或为少正、少施等复姓所改(60,62)。【望】 曲阜(17,60,418)。【布】 四川武胜(321)、江西丰城(357)、新泰(359)、北京、湖北武汉(91)等地均有此姓。【人】 少连,周时人,善居丧(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山西之太原、运城、临汾,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湖北之武汉,湖南之益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少昊氏之后。”少昊亦作少皡,名挚。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以金德王,故亦曰金天氏。都穷桑,故亦号穷桑氏。②又,或出自东夷。郑樵又注: “ 《礼记》少连善,居丧。东夷之子。” ③ 《姓氏考略》 注云:“又或少正、少施等氏所改。望出曲阜。”

汉代有少年唯(《中国姓氏大全》 引作 “少年雄”),下邳令(《姓氏词典》 引作“下邽令”); 宋代有少盖。

猜你喜欢

  • 北唐

    读音:běi táng【源】 春秋时晋有高人越者,隐于北唐,因以为氏,见《风俗通》(4,6,9,17)。【人】 北唐子真,汉时人,治京氏易(7,21)。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读音:Shù【源】 古有竖国,见《国名纪》(17,60)。其后以国为氏。【变】 《姓解》(9)、《奇姓通》(20,63)均作〔竪(竖)〕。【望】 绛郡(17,418)。【人】 竖亥,黄帝时臣,竖国之后

  • 精婁

    读音:Jīnglóu【源】 非汉族姓(9)。亦见《姓苑》(15,17,21)。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

  • 呼爾哈禮

    读音:Hū’ěrhālǐ【综】 清镶红旗满洲闲散说色之妻为呼尔哈礼氏(260)。

  • 哲禄

    读音:Zhélù【综】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锁尔通之妻为哲禄氏(260)。

  • 读音:quán【源】 ①春秋时卫大夫拳弥之后,其先以地为氏(7,9,11,17,60)。②春秋时楚大夫鬻拳之后(12,17,60)。【望】 汲郡(17,418)。【布】 浙江余姚(389)、河南潢川等

  • 答魯乃蠻

    读音:Dálǔ'nǎimán【源】 元时蒙古人姓(57)。系乃蛮氏之分支。【变】 亦作〔达鲁乃蛮〕(399)、〔达兰柰曼〕(24)。【人】 普化帖木儿(一作布哈特穆尔),答鲁乃蛮氏,元至正中累官福建行

  • 读音:Lú《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玈”,黑弓,疑即以此物为姓。或作鑪()、 ��、 㢳, 乃同姓之分族。

  • 读音:Jù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北京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Yú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