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ián

咸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商代有贤臣名咸,以卜祝巫事为职业,其后人以祖先名字为姓。二是春秋时,晋献公王妃骊姬发难,欲立奚齐为嗣,奚齐后被废除晋国公族,称为咸氏。

咸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早期活动于山东、河南一带。

咸姓历史人物有咸宣,西汉大臣。屡治大狱,常枉杀无辜,号称“敢决疑”。

咸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七十四位。


【源】 ①古有咸国,古城在咸阳(今陕西长安境),见《郡国志》,以国为氏(17)。②满(344)、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汝南(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咸黑,帝喾之臣,系古咸国之后裔(17)。咸大昌,明时莱阳人,嘉靖中任江阴县丞(15,21)。


《姓氏词典》 引 《中华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即‘減’姓。汉有酷吏咸宣。”郑樵注“”云:“亦作‘咸’。或云:巫咸氏之后。望出汝南、鲁国。今东海有此姓。”

又,一音xián,亦为姓。

猜你喜欢

  • 榮錡

    读音:Róngqí【源】 荣錡,春秋时周邑(故城在河南巩县西荣錡涧),大夫食采其地者以为氏(7,15,24,60)。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姓氏辨证》 曰: “周邑也。今

  • 俟伏斤

    读音:sì fú jīn【综】 代北姓。后改为伏氏,见《魏书》(7,9,12,17,27)。一说,亦改为斤氏、俟氏(27)。一说,即〔侯伏斤〕(12,27)。亦作侯伏(70)。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

  • 读音:héng【源】 ①春秋时楚大夫恒思公之后有恒氏、常氏,见《世本》(3,6,12,17,60)。 ②春秋时卫康叔支孙食采于恒(故城在今河北正定南),因氏,见《姓考》(17,62)。 ③清满洲八旗姓

  • 恩克依

    读音:Ēnkèyī鄂温克族姓氏。出自索罗共氏族,指居住在山林或距离河流较远的索罗共人。或以代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鄂温克族》。

  • 读音:Fēnɡ【源】 伏羲风姓,后有风氏、偑氏、��氏、飌氏(9,21)。

  • 阿宗寧

    读音:A-zōngníng【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171)。

  • 宜春

    读音:yí chūn【源】 汉时王䜣封宜春侯,子咸嗣。咸女为王莽妻,莽讳与妻同姓,故令其以侯邑为氏,见《张晏汉书注》(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汉书

  • 永舒布

    读音:Yǒngshūbù【综】 清驻防察哈尔镶红旗、呼伦贝尔镶白旗中均有永舒布氏(260)。又,清驻防新巴尔虎镶白旗中有永西布氏,世居呼伦贝尔。又,清驻防镶白旗中有永舍布氏(259),〔永西布〕、〔永

  • 读音:Fán【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访

    读音:fǎng唐有访式,字叔矜,吴人,举进士,有高行。(见《万姓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