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板升

板升

明代汉人在塞外建立的村舍、田园。亦译作板申、拜牲、白兴等。蒙古语音译。一说源于汉语的“升板筑垣”,一说源于汉语“百姓”。明朝后期,大批汉族兵民迁入※俺答汗统治的土默特等地区,“造室力农”,开荒种地,修筑房舍,饲养家畜、家禽,种植蔬菜瓜果等,向俺答汗等领主交租纳税。当地蒙古族把这些房舍、村落、园田及其经营者统称为板升。至隆庆元年(1567),已在土默特地区修筑了大板升12个,小板升32个,并逐年扩大。后来也泛指土木建筑的城堡等,如汉人赵全等助俺答汗筑城,称大板升城。至今在呼和浩特等地仍保留了许多以“板升”、“板”为名的地点、村庄。明末,辽东地区蒙古、女真与明朝交接地带建立的村舍也称作板升。板升对塞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起了良好作用,解决了蒙古、女真等族对部分农、工产品的急需,亦加强了蒙古、女真和汉族的关系,并对部分蒙古族从游牧走向定居起了一定影响。板升一词还说明了蒙汉经济、文化和语言的交流。

猜你喜欢

  • 跳马

    苗族民间祭祀活动。源于万物有灵信仰。每逢地方遭人畜瘟疫或虫蝗灾害时,便许愿祭祀神灵,待岁丰之年举办。于夏历正月第一个马日(午日)举行,因名。行期1至3天。在跳马坪的神坛前举行杀猪祭神活动,由巫师主持。

  • 蔓头城

    见“曼头城”(2061页)。

  • 古禄格

    ?—1666清朝将领。蒙古族。土默特部人。原居海西女真叶赫部。及叶赫部为建州女真所并,归依土默特部博硕克图汗,居于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号楚琥尔。察哈尔部林丹汗攻占土默特后,遂归属察哈尔。天聪六

  • 卜古可汗城

    见“斡耳朵八里”(2428页)。

  • 炽俟

    ※葛逻禄三姓之一。又作婆匐。参见葛逻禄”(2184页)。

  • 官布扎布

    1859—1924清末民初蒙古王公。内蒙古敖汉旗人。博尔济吉特氏。色丹诺尔多克子。幼年出家当喇嘛,后为高勒苏庙达喇嘛。光绪二十七年(1901,一作三十一年,1905),其侄勒恩札勒诺尔赞札萨克在北京逝

  • 马黑麻

    1537—1609※叶尔羌汗国第四代汗。※拉失德汗第五子。1592~1609年在位。1570年,奉其兄※阿不都·哈林汗之命进兵吐鲁番,俘※速檀马速,归并※东察合台汗国,并向明朝遣使进贡。后为喀什噶尔(

  • 越嶲羌

    西羌的一支。参见“旄牛羌”(1902页)。

  • 石钟山石窟

    云南著名古迹。亦称“剑川石窟”、“石宝山石窟”。位于云南剑川县西南石宝山南峰的石钟山上。始创于唐南诏中晚期,盛于宋大理国时期。现存16处石窟和摩崖造像。石刻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其艺术深受汉、

  • 红缨帽

    清代带有红缨的满族男帽通称。因早期男子礼帽顶披红缨故名。源自金代女真,元代蒙古人也有戴者。《大明一统志》卷89有生女真帽缀红缨的记载。满族礼帽有暖帽、凉帽之分。冬春多戴毛皮制暖帽,也称毛皮帽;夏秋多戴